seven's blog | 2020年阅读札记

2020年阅读札记
2020年12月30日

今年的阅读量较去年大概翻了一番,共计完成了28本,超额完成今年的读书任务!🎉🎉

从种类上来说,小说的比重要稍大一些,但总体看来还是比较多元了。其实从去年开始就在尝试写些阅读笔记,读后感之类的文字,但却总是缺少让自己沉下去思考的时间,希望明年能多写一点东西!

就不细说每一本书了,挑选部分值得一读的分享一下:

一些有意思的书(推荐)

《时间的秩序》

这是一本能够颠覆你的常识的物理科普书。不敢说自己读懂了,但依然记得书中观点带给我的震撼,以致于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,时不时需要关上kindle,闭上眼睛,思考一会儿:我是谁,我在哪,我要到哪里去?🤣有种物理学上升到哲学的既视感。

简单罗列几点书中提出的观点:

  • 不存在单一的时间,每个轨迹都有自己的持续时间,根据位置与速度,时间会以不同的节奏流逝
  • 时间没有方向:在世界的基本方程中,过去与未来的区别并不存在
  • 过去与未来的区别只适用于我们对世界模糊的观察

之前看诺兰的电影:《信条》,有提及到“熵”这个概念,这本书里关于熵也有很多介绍:

  • 只有在有热量的地方,才会有过去与未来的差别。例如念头:从过去延展至未来,而非反之——实际上,思考也会在我们的大脑中产生热量
  • 熵用字母“S”表示,是个可测也可计算的量,在孤立系统中会增加或保持不变:△S≥0,我们称之为“热力学第二定律”,其核心在于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,而非反过来。
  • 让世界运转的不是能源,而是低熵源。没有低熵,能量会稀释成相同的热量,世界会在热平衡态中睡去——过去与未来不再有分别,一切都不会发生
  • 熵的增加为我们把过去与未来区分开

以上,若是已经勾起了你的兴趣,不妨去看一下这本书。

顺便摘抄两句读到时比较有感触的句子:

我再也无法告诉他,我相信,他是第一个如此接近量子引力奥秘核心的人。因为他不在这儿了,不在此时此地。

这是作者在约翰惠勒去世后的一段描述

像我们这样相信物理的人都知道,过去、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持久而顽固的幻觉。

后半句观点提出者是爱因斯坦

《世界重启》

光听名字会觉得是一本科幻小说,但实际上,它应该也能算的上是一本披着科幻外表的科普书.这是一本全球性的灾难后幸存者从零构建技术社会的操作指南。光听这个设定(有点类似去年追的一个番《石纪元》的设定)就很有意思了是不是 🙃。

作为一个科幻迷,太空题材和末日题材对我的吸引力都是极大的,这本书看完,虽然我没能记住许多化学公式,也没能记住书中提到的大多数生存技能,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本书是本有意思的书的评价。

虽然一次并没能记住太多复杂的知识点,但这正说明了它值得你反复去读,有许多知识即使你并非处在末日环境中,也能够让你受益匪浅!

《夜莺与玫瑰》

这是一本适合成年人看的童话书!一个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披着的童话外衣下全是赤裸裸的现实哲学。

小时候看童话多是神奇快乐的,长大后看的童话书,不论是《小王子》还是《夜莺与玫瑰》,看完之后多是苦涩的。也许如今已不再去通过虚幻的美好疗愈自己,因为明白生活的常态就是痛苦,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去适应它。

不论什么地方,只要你爱它,它便是你的世界,不过如今爱已不时髦,诗人已把它抹杀。他们不停地写着爱,泛滥成河,于是人们再也不相信爱了。我也不觉得惊异,真正的爱人多是痛苦的、沉默的。

我们实在戴着枷锁,虽然肉眼看不见。我们都是奴隶,不管别人说我们有着怎么样的自由。

《东京老铺》(插画)

《东京老铺》是《你的名字。》背景画师乌尔巴诺维斯的插画作品集。他游历东京近两千家老铺,从中选出有美学个性的五十家,用近百幅门面全景•细节分镜•店内透视图,手绘出如新海诚动画般唯美浪漫的昭和风情。

好久不买纸质书了,因为租房需要不时搬家的缘故,自从入了 kindle,除了之前买的新标日语的纸质书,这是第一本看了介绍立马下单购买的书了。

拿到书之后翻看了几遍,还没来得及抽出时间来临摹里面的画,明年开始吧!(先立个小小的 flag😁)

技术类

今年关于技术方面的书总共看了 2 本。这个量感觉自己已经满意了,毕竟这类型书,看起来太枯燥,而且得理解和思考,所以每本书都差不多要跨好几个月才能看完。

《代码大全》(第二版)

《代码大全》作为一本非常经典的编程类书籍,整本书都是干货,虽然已经是十一年前出版的书了,放到现在来看,依旧能收获很多。因为涉及的知识点范围较广,所以这一次,我只是粗略地有重点地挑选着看了一些章节,对自己之后的代码质量的提高还是很有帮助的。

不过经典的书嘛,总归不能只看一遍的,之后有时间应该还会再看几遍。

《算法图解》

《算法图解》基本也是利用一些工作之余的碎片时间,断断续续看了将近有大半年,算是自己专业知识的扩展书籍。作为一本算法类书籍,可读性比较高,能够把算法这么枯燥的内容讲的生动形象,这么书应该可以打满分了。

但是内容也就比较浅显了,看完让你对一些基本算法类型有了大概了解,如果想要对算法深入学习的话,这本书作为一个敲门砖还是很合适的!

文学类

散文

这个分类应该是我个人而言比较喜欢去读的了,每次书荒,下意识地就会去找一些散文集来看。

大概几年前朋友给我推荐过一个豆瓣作家:邓安庆。今年大概十月份左右,突然来了兴致,于是去找来了他的两本书,同时关注了他的豆瓣及公众号。😀

《纸上王国》、《山里的糖果》

跟大多数作家一样,第一部作品大多都是从自己及自己身边的人着手。邓安庆的这两本书都是写自己:自己的亲人,自己的朋友,自己的家乡,自己的生活…加上作者非常细腻的描述,所以看起来非常有感染力。

说来也怪,起初吸引我的就是作者的文风,不过一下子看得太猛,导致后来看到本该觉得很美的描述却只觉得有些刻意,会走神,甚至会有一些”腻“。不过总体不妨碍我对作者的喜爱。

《阿勒泰的角落》

读书时有个三心二意的毛病,一本书没看完总想着再找些别的书屯着。所以看邓安庆的时候,在他的相似作家中关注了李娟,于是有了她这本《阿勒泰的角落》。

与邓安庆相反,起初感想平平,越往后读越喜欢。没有太过华丽的辞藻,但是很生动,甚至有点小俏皮,有感染力,可能也是由于自己本身对于她书中描绘的那种生活的向往,读完后甚至有想再看一遍的冲动,所以最近又屯了她的其它好几本书。

《皮囊》

这是本畅销书,我也是有所耳闻之后对这本书产生兴趣,决定把它加入书单的。只是原先以为是文学小说,读了之后才发现竟也是生活类散文,被书名欺骗了。读前几篇的时候,觉得跟邓安庆风格也有些像,讲自己的亲人,朋友。导致现在我回忆两本书,总是会搞混。

关于这本书,网上的评价褒贬不一,读到一半去豆瓣搜索评论寻找同感,有不少类似的想法。中间有几篇总觉得故事感太强了,不像散文倒像是小说,不知道是作者的写作手法所致还是其它。文字风格上也能在多篇文章中感觉的明显的差异。

抛去以上,总体算是本好书,引人入胜,发人深省,故事感人。

小说

《人间失格》

这本太宰治的自传体小说,依旧是本畅销书。倒不是觉得写得有多好,但是很能激发共鸣。虽然大多时候我表现的很自我,很洒脱,但骨子里其实是个完完全全的讨好型人格。这也许也是这些年我不太开心的原因所在。所以在读这本书的大多时候我都能感同身受,但我又不能完全接受作者的丧,作者也许可能其实病了。

所以如果你是个开朗的人儿,或许你不适合看这本书;但是如果处于抑郁中,也许你更不适合看这本书。综上,我说的都不重要,适不适合无所谓,看不看也无所谓!

《山月记》

有点寓言形式的小说。

寓言我们都知道,用一些简单荒诞的事情去启发你一个道理。 书是好书,需要边看边思考。有些句子不错,可以摘抄一下:

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,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,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,固又不肯庸庸碌碌,与瓦砾为伍。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,疏远世人,结果便是一任愤懑,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。其实,任何人都是驯兽师,而那野兽,无非就是个人的性情而已。

能够生于这世上,实在是百千万亿恒河沙劫无限之时间中极为偶然、极为庆幸之事。然后,死亡却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地降临到我们的头上。我们,就是以如此偶然之生,在等待着轻而易举之死。

阅读于我是一个学习的过程,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,我希望在阅读过程中增强学习写作技巧的意识。

今年的阅读量有所增长,写作量依旧很少,不过较去年来看,虽无大的进步,但总算有起步的迹象了。技术博客也能够基本保持每月一到两篇的更新,总体差强人意,来年再战!